使用更新的HTML和CSS功能进行响应式设计
我们的世界正变得越来越以数据为驱动力,这种新的“常态”仅加速了这一过程。据世界经济论坛估计,到今年为止,已积累了44 ZB的数据。等于44兆字节,比(可观测的)宇宙中存在的恒星数量多40倍的数据。 随着企业和员工现在越来越依赖于这样的数字平台保持连接,数据使用量的巨大增加给我们的互联网和移动基础设施带来了一定压力。 Zoom、WebEx和Microsoft Teams等工作场所通信工具现在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重要,从2019年11月到2020年4月,Teams看到的每日活跃用户从2000万急剧增加到7500万。 甚至娱乐公司也看到了改善他们基础设施的需求。从4月开始,YouTube的观看量有了巨大的增长,在2月至4月之间,Netflix在全球范围内增加了1577万新付费用户,远高于他们的预期700万。 这些软件公司满足不断增长的流量需求的能力完全取决于其网络和数据基础设施的容量。 Netflix和YouTube必须设置分辨率上限,以跟上不断增长的流量,而Zoom却无法应对最初的压力并崩溃了。随着企业将需要越来越多的实时决策,流数据变得至关重要-这意味着对最新5G和硬件解决方案的额外投资。 5G的固有功能可以缓解大量用户的延迟和系统降级,从而为这种新兴技术带来了巨大的机遇。 巨大的机会 对改进的数字基础设施的需求正在推动新5G、边缘和IoT技术的开发和采用。网络的两个主要部分最终都有两个机会。 第一个是核心网络,它正逐渐向云原生和虚拟化系统发展。这项功能得益于机器学习解决方案的广泛采用和进步。 5G网络的基本前提之一是,它们旨在利用开放硬件平台上的虚拟化和容器来减少对专有传统硬件的依赖。因此,市场正在拥抱采用开放式5G RAN架构的新硬件解决方案,以实现从4G到5G网络的演进。
第二个是无线电本身,它受数字信号处理的约束。虽然可以在诸如核心或区域数据中心之类的受控环境中操作无线电,但在广阔的农村地区,它仍需要移至靠近电台的位置。 5G的承诺带宽是4G和LTE的1000倍,延迟的十分之一,而且每英里支持数百万个连接设备的能力,这在物联网时代是一项重要功能。 反过来,以数据中心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也在国际环境不确定因素增加的当下,为畅通我国经济内循环、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腾讯公司副总裁、腾讯云总裁邱跃鹏公开表示,“新基建”让实体经济在应对疫情影响时更有韧性,将成为后疫情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要“吃”得更健康 2019年2月,工信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提出了到2022年数据中心清洁能源应用比例大幅提升的要求。 “数据中心长年累月不间断运行,它的负荷曲线不存在明显的峰谷波动,更接近于一条直线。”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度控制中心专业人士说。 如何理解这条“直线”?国网能源院经济与能源供需研究所专家唐伟告诉记者,这是一系列虚拟技术的综合结果,比如负载平衡技术。“数据中心非常聪明,一些非实时的任务可以自行延迟处理。同一云服务商下分布各地的数据中心之间,还能友好地互相分担工作,保证了负载的基本平衡。”唐伟说,“数据中心工作负载在时空上的灵活性,反映在用电方面就是负荷相对平稳可控,也就是大家看得到的那条平稳直线。” 数据中心用电的平稳、可控性让它们能很好地配合清洁能源资源分布的地域特征,更好地消纳清洁电能。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张素芳说:“清洁能源多分布在西部地区,数字产业多布局在东中部负荷中心。东中部的数据处理任务转移到西部进行,既平衡了负荷,增加了当地清洁能源消纳,实际上也省下了电力外送通道空间。”她与华北电力大学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教授王鹏共同撰文阐释:“如果对东部一个3万千瓦数据中心的电力负荷进行时空调控,将其三分之一的批处理负载转移至西部数据中心处理,就可在西部地区可再生能源富余时段为其腾出1万千瓦的‘西电东送’通道容量。” 当前,宁夏、内蒙古等地开展了可再生能源市场化交易,在促进本地消纳的同时降低客户用电成本。河北、贵州等地已有部分数据中心实现或计划实现100%使用清洁能源供电。 5月,青海海南州大数据产业园一期投运。产业园选址于此,看中的正是这里丰富的清洁能源资源。100多千米外的西宁南川工业园区,青海三江源国家大数据中心在7月青海连续31天全部以清洁能源供电期间,共“吃”掉了约60万千瓦时的清洁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提“两新一重”,数据中心被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多次“点名”,数字产业走上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各种政策加持下,互联网“大厂”迫不及待站上“数字新基建”风口:阿里3年投入2000亿元、腾讯5年投入5000亿元大规模建设数据中心,百度将云服务器规模扩容至500万台,总投入超过3000亿元……仅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家就砸出了万亿规模的市场——数字经济增长和大数据产业蓬勃发展,是当下各种不确定性中最大的“确定”。
“瓦特”与“比特”碰撞,共赢局面打开:“大厂”积极入局,追逐市场兵家必争之地;电网开拓蓝海,为数字化转型开辟更多想象空间。从更大范围看,我国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升级,数字经济为各行各业注入智慧与动能,意在塑造高质量发展、科技感十足的未来。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