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上图所示,节点8指向了3,这样形成了3,4,5,6,7,8的环状结构,此时使用指针遍历链表将永无止境。那通过什么办法判断是否有环呢?
-
使用数组标记的方法。记录出现过的节点信息,每次遍历新节点就去数组查看记录,这样的时间复杂度不给力。经过第一个节点,需要在数组查找0次,第2个节点,数组查找1次,第i个节点,在数组查找i-1次,直到遍历第n+1个节点,查找的总次数为(n + 1) * n / 2,这样时间复杂度为O(n^2)。太慢了,给我优化
-
快慢指针法
AB两位同学跑步,A同学速度快,B同学速度慢,他们并不知道跑道是环形的,如果是环形,跑得快的,在足够的时间终究会从速度慢的B同学经过,形成相遇的情况。如果不是环形,速度快的先到重点,不会相遇---快慢指针法。
日本已经为医疗、商业和运输等众多环境中的机器人与人类的互动建立了国家标准。
日本国家高级工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在去年发布了日本自己的JIS 1001标准,并在新闻稿中写道:
“由于不断发展的老龄化社会和更少的孩子而导致的当前劳动力短缺,已经给日本所有行业带来了巨大挑战。作为克服这一局面的解决方案之一,工业界对将机器人服务引入社会寄予厚望。”
“引导机器人、送货机器人、护理机器人、辅助机器人等多种服务机器人有望在机场、商业设施、护理设施等能与普通人共存的特定场所发挥重要作用。在这种情况下,应确保机器人的安全,防止对人类造成任何伤害。”
日本现在想向世界其他国家输出其标准。
此举部分是受到冠状病毒大流行,以及远程医疗机器人在帮助保持社交距离和防止此类病毒进一步传播方面的有用性所推动。
仅在英国,就有至少200名在医院、手术室和疗养院等医疗环境中工作的一线人员死亡,而机器人可以帮助减少一线工作人员的风险。
当然,日本此举并非完全无私。日本,作为世界机器人技术的领导者,期望能够出口更多机器人助手。
由于任何未来的ISO标准都可能以日本现有的JIS Y1001为基础,因此日本公司将在全球竞争对手中占据先机。
国际标准化组织现有的TC 299机器人标准,没有包括玩具和军事应用,并未考虑日本标准中各种设置的最佳实践。
TC 299的新工作组将由日本主导,以确保全球标准至少与该国的国家版本一样强大。
Onistsuk还指出,机器人确实能够帮助企业客户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包括负责监督机器人设备的远程操作员与管理人员。“以操作员为例,客户们建立起人机回圈。一旦半自动配送车发生异常,例如货仓中的反光材料干扰到其视觉判断,或者行驶在色彩杂乱的步道灌木丛附近,操作员就会通过GPS、远程遥控或者脚本等方式,接管车辆行驶。在制造方面,机器人负责将零部件运送到特定工位,人类员工直接接手并进行更为复杂的实际装配。”
虽然还很难确定接下来又会有哪些工作岗位涌现,但我们不妨做点有趣的推测。Onistsuk认为,扫雪机器人可能很难分辨出被积雪覆盖的汽车,这时远程操作员就需要介入并主动解释当前场景,并在必要时执行手动导航。随着未来几年新兴技术的成熟,我们将更清晰地了解到AI与自动化将给人类员工带来怎样的影响。
Onistsuk表示,“我认为,机器人的服务器与边缘端操作非常重要,这也是机器人基础设施与资产跟踪方面的重要前提。5G技术将带来无限的可能,并对机器人技术产生重大影响。以此为背景,我们需要一套全新的技术与技能组合。我认为,未来将有新一代人机混合型工作岗位出现,包括与机器人配合完成医疗诊断、工业检查甚至是手术等任务。”
工作过渡
普华永道曾在2018年的一份报告中指出,最可能从人工智能发展中受益的行业为:“人员密集型”行业及“高科技”行业,例如医疗保健、教育与科学等。报告指出,“教学对人际交往能力提出了极高要求,虽然人工智能系统或机器人,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供补充,但必须要有人类参与者的介入,才有可能满足不断增长的教育需求。因此,我们预计未来只有5%左右的教育工作者被AI技术替代,但由AI创造的全新教育岗位将达到当前行业整体数量的10%。”
这份报告还指出,机器可以承担某些较为“乏味”的教学任务,例如批改作业,特别是其中的多项选择题。报告补充称,“净失业”部门则主要体现为“负责处理高重复度及日常例行事务”的部门。
制造业则是另一个典型案例。普华永道估计,到2037年,自动化将在制造业中消灭约25%的工作岗位。同时,随着自动驾驶汽车与自动化仓库体系的增加,“运输与仓储”工作岗位的削减比例将达到40%。而在此期间,新增的岗位数量可能只有被取代岗位的一半。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发布的最新报告指出,到2022年,全球工厂当中将有“近400万台工业机器人全力运转”。报告同时预测,疫情后的人力市场将“对机器人相关技能提出旺盛需求”。这份报告补充称,各国政府需要集中精力组织教育与培训,保证国内劳动力获得必要技能。
即使AI与自动化能够在工作岗位的绝对数量上带来增长,随着全球劳动力市场的不断变化与发展,一波重大冲击甚至是颠覆似乎已经不可避免。一部分岗位将被历史所淘汰,另一些角色则可能会呈现出新的面貌,甚至是彻底转化为前所未有的新职位。而唯一可以肯定的是,这一系列变化都将在未来几年中,在技能与教育再培训方面得到充分体现。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