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光靠一项技术可不行!
2020年,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规模预计超过1700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网络安全相关企业超过3000家,网络安全上市企业总市值超过5000亿元……在日前举办的2020年中国网络安全产业高峰论坛上,一份份亮丽的成绩单彰显着我国网络安全产业的发展活力。 网络安全产业高速增长 2020年产业规模将超1700亿元 “在北京市的海淀园、通州园、经开区信创园三个国家级网络安全产业园区内,完成注册的企业达到了110多家,聚集了国内众多的网络安全领军企业。”北京市副市长殷勇在提到北京市网络安全产业发展情况时介绍。 网络安全产业园区的蓬勃发展是我国网络安全产业迅猛发展的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产业呈高速增长态势,据中国信通院测算,2020年产业规模将超过1700亿元,较2015年翻一番,增速领跑全球。网络安全产业链条也不断完善,目前我国从事网络安全相关业务的企业超过3000家,覆盖网络安全设备、安全服务、安全软件、安全集成等环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效应进一步增强。 据了解,为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工信部已连续三年组织实施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累计支持网络安全产业链协同创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200余个攻关项目,边界防护、态势感知、安全审计、拟态防御等一批核心技术加快突破;连续组织五批次网络安全技术应用试点示范,累计遴选400余个优秀项目。
在产业飞速发展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同时,网络安全领域投融资活动持续活跃。据统计,2019年我国网络安全行业投融资活动超40起,其中,安全服务融资数量达到14起。资本市场对网络安全产业的投资意愿进一步增强,网络安全产融合作、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逐渐形成。 企业面临的另一个挑战来自于对物联网安全缺乏深入的了解。由于物联网技术相对来说比较新,因而缺乏拥有物联网技术专长的IT高管,这也意味着很多公司内部根本没有懂得专业技术和知识的人,来评估和推行针对物联网设备的安全举措。 最后,由于过程的复杂性或者成本投入高等原因,企业可能难以部署安全补丁。许多边缘物联网设备都在低功耗的状态下运行,有些甚至是用电池或太阳能供电,这就意味着安全补丁需要满足易于无缝部署的要求。再加上成本等因素的考量,让情况变得更加复杂。边缘物联网设备通常成本很低,这就要求安全解决方案必须具备成本效益且尺寸灵活,才能让企业在实际部署环节采用。 实现物联网安全,究竟路在何方 那么企业如何才能应对物联网安全挑战呢?尽管安全性和成本之间很难权衡取舍,但是对于企业而言,从一开始就将安全性作为标准去实行,而绝非事后才弥补,是非常必要的。企业应当力求将安全性作为一个必不可少的过程去评估,而不是将其作为一款产品的一个可有可无的选项来对待;与此同时,需要在规划预算时优先考量安全性建设方面的投入,这样才能真正从实施IoT中获益。 物联网安全的复杂性是一大挑战,同时拥有这方面技术专长的人作为一种紧俏资源又很难获得,面对这种两难的境地,企业该如何破局?或许,可以将安全软件库作为给物联网设备提供安全保障的选项之一。通过咨询拥有专业技术和丰富经验的合伙伙伴,安全软件库在硬件安全和软件安全之间提供了一种折中的方法,允许企业利用端到端的安全解决方案对边缘设备进行重点管理。
通过这种方式,企业或许能够以较低的价格、大规模地创建他们的物联网架构,成功应对物联网部署所带来的严重安全风险,从而获得丰厚的回报。Mirai僵尸等网络攻击事件暴露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仅仅是物联网设备中存在的一个漏洞就能让整个企业的网络处于危险之中。随着物联网变得越来越普及,企业愈发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来保护物联网架构的安全。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