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会员中心 | 我要投稿 南通站长网 (https://www.0513zz.cn/)- 专有云、图像技术、经验、数据治理、专属主机!
当前位置: 首页 > 站长资讯 > 动态 > 正文

经典再现「百乐门之夜」

发布时间:2021-01-14 15:55:44 所属栏目:动态 来源:互联网
导读:在美日德等技术强国,能真正研发固态电池的厂家也不多,最有名的是美国固态电池研发商 QuantumScape 和日本丰田汽车(日本车企在固态电池上入局最早),特别是 QuantumScape,目前拥有超过 200 项固态电池专利技术,获得了大量投资者的青睐(其中就包括比尔

在美日德等技术强国,能真正研发固态电池的厂家也不多,最有名的是美国固态电池研发商 QuantumScape 和日本丰田汽车(日本车企在固态电池上入局最早),特别是 QuantumScape,目前拥有超过 200 项固态电池专利技术,获得了大量投资者的青睐(其中就包括比尔·盖茨、大众集团、上汽集团的投资,以及 Breakthrough Energy Ventures、Khosla Ventures、KPCB 等众多投资机构),已经推出固态电池原型产品。

  可即便是 QuantumScape 和丰田,技术也远没有成熟,丰田称最快要到 2025 年才能量产,QuantumScape 表示其原型产品测试数据则是基于单层电池的测试结果,随着生产层数的增加,制造方面的挑战会呈指数级增长,2026 年之前可能不会有商业意义上的收入。

  在狂欢之后,李斌又“辟谣“,2022 年量产固态电池,准确来说是“半固态电池”。他强调,目前蔚来采用的并非全固态电池,还是带有液体(电解质),全固态电池的量产还是很远的事情,但电池供应商是谁?不方便透露。
 

仅 7000 名员工支撑拼多多的“造富神话”

  在资本面前,生命和效益究竟孰轻孰重?什么才是拼搏的正确姿态?马云的“996 是福报”,就能让加班文化堂堂正正吗?

  拼多多 CEO 陈磊去年曾透露:“目前拼多多员工不到 7000 名,每天发送的日均包裹数已超 7000 万个,约占全国三分之一。”相比之下,同行京东在最新财报中曾披露,截至 2020 年 9 月 30 日,京东体系上市公司及非上市公司员工数已超过 32 万人。

  按照“拼多多前员工”、UP 主“王太虚 wary”的透露,拼多多上海本部员工强制每个月必须工作满 300 个小时,负责买菜业务的员工必须满 380 个小时。(关于公司有 300 小时工时的“本分计算器”等,拼多多在声明中已作出否认。)

  他还提到,如果请假必须加班补满缺少的工时,如果不满足工时会影响绩效,并且会被谈话询问是否需求不饱和。以及,拼多多强制克扣法定节假日,超过三天的法定节假日都会被要求提前返工。

  该信息并未得到拼多多的承认。但,在这群全中国最聪明的年轻人的努力奋斗下,拼多多三年上市、五年破千亿美元市值、如今市值达到两千亿美元,快速成长为了一家“超级大厂”,是这个时代下少有的“天之骄子”,。

  这家公司不仅爬过了电商竞争的“刀山火海”,并在短时间成为了可以对标阿里、京东两大巨头的神奇所在。

  女孩的猝死并未让拼多多的股价低迷多久。1 月 4 日晚间,美股开盘拼多多股价大跌4% 左右,1 月 5 日股价便又飙涨了上一日的数倍,市值达到了近 2300 亿美元的高峰。截止发稿,拼多多市值超过 2216 亿美金,市值接近京东与百度之和。

  财务数据方面,拼多多表现也非常亮眼。2020 年 11 月 12 日,拼多多发布 2020 年第三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 9 月底的 12 个月,拼多多平台交易额达 14576 亿元,同比增长 73%,在第三季度,拼多多营收超过 142 亿元,同比增长 89%。

  截至 9 月底,拼多多平台年度活跃买家数达 7.313 亿,同比增长 36%。其中,第三季度单季增长了 4810 万。同时,拼多多 App 的平均月活用户数达 6.434 亿,较去年同期增长 2.138 亿,单季度大涨 7460 万。

  结语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在“王太虚 wray”的微博下,有一位网友如此评价:你今天可以对这些熟视无睹,但当 996、724 成为普遍现象时,不要抱怨自己生不逢时。你对恶的沉默,就是对善的打压。
 

相比之下,目前蔚来、理想等一众汽车新势力的自动驾驶都在 L2 级别,特斯拉则在 L2.5 级别。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目前的价值 1 万美元的全自动驾驶套件并非真正的“全自动驾驶”,仅包括自动泊车、自动辅助变道、自动辅助导航驾驶、智能召唤等功能。

  可见,百度在智能化方面的积累,将成为其撬动汽车产业链的最强抓手。

  在智能车联方面,百度在 2020 年还推出了智能座舱产品小度车载 OS、小度车载 DAS、手机车机互联方案 CarLife+ 和前装硬件产品度小镜等一系列产品。

  此前,百度所有的上述产品都散落在不同的汽车制造商和应用场景之下,很难全部体现出整体协同的最佳体验,而在自己亲自下场造车之后,可以“随心所欲”按照用户需求来设计,达到体验最佳。

  在经过多年技术打磨与传统车企的实践落地后,百度智能汽车的落地速度很可能超过造车新势力们,毕竟时间就是机会。

  据公开资料显示,蔚来成立于 2014 年 11 月,第一台车量产是在 2018 年 5 月,仅有 10 台;理想汽车成立于 2015 年 7 月,第一台车量产是在 2019 年 4 月。两家车企从成立到量产的时间都在 3 年半左右。

  百度造车的案例,也预示着另外一种可能,拥有核心智能驾驶技术的互联网巨头,或将成为不同与造车新势力的汽车智能化“新物种”。

  谁是下一个中国“特斯拉”

  汽车新势力、互联网巨头、传统车企,谁才是马斯克心中那个潜在的威胁者?

  2020 岁末,2021 年初,三方不同基因的智能汽车玩家都逐渐交出了自己最新的成绩单。

  2020 年,特斯拉全年量产已经达到 50 万台,而丰田一年的销量约在 1000 万台以上,仍有近 20 倍的差距。

  而新势力则更显稚嫩,2020 年,蔚来总销量达 43728 辆,同比增长 113%,虽然不到特斯拉的年销量十分之一,仍是造车新势力销量榜首。理想则凭借理想 ONE,以 32624 辆的年销量紧随其后。排名第三的小鹏年销量为 27041 辆,同比增长 112%。

  智能汽车的市场上,造车新势力依然还未褪去“新”字,传统车企的改革也在如火如荼的进行。有投资人在《击落电动三傻的会是什么》一文中提到,汽车的换车周期在 10 年左右,而手机的换机周期只有 2 年。并以此判断,有 10 年时间,足够传统汽车巨头反击。

  然而,造电动车容易,造智能车难。车企一方面加强自己在三电系统上的研发,整车制造的能力,一方面通过和科技互联网公司的深度合作 ,试图找回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比如,上汽集团联合阿里巴巴、浦东新区共同推出高端汽车品牌智己汽车,该项目初期融资 100 亿元,上汽集团持股 54%,浦东新区与阿里巴巴各持股 18%。但这样的试水目前也不见水花,还尚未能够拿出像样的成绩单。

  而在新能源汽车销量排行榜前列的比亚迪、荣威等等,更多仍然是在售卖一辆汽车,而非一台行走的智能化设备,更不是在布局智能化生态。

  而最有潜力的,可能仍然是在智能化方面有一技之长的科技、互联网巨头,比如上述提到的百度自动驾驶的落地能力,华为基于 5G 在内的智能网联解决方案。

  比起当下小规模量产,未来如何形成一个通用的解决方案,或许才是从卓越到伟大的跨越。

(编辑:南通站长网)

【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若无意侵犯到您的权利,请及时与联系站长删除相关内容!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