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cc指令一次处置多个文件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2 热度:59
通过前面几节的学习,读者已经了解了如何使用 gcc(g++)指令调用 GCC 编译器编译(包括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C 或者 C++ 源代码,例如: [root@bogon demo]# ls demo1.c demo2.c [root@bogon demo]# cat demo1.c #includestdio.h int main(){ printf(G[详细]
-
GCC运用静态链接库和动态链接库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2 热度:165
我们知道,C、C++程序从源文件到生成可执行文件需经历 4 个阶段,分别为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本节将重点围绕链接阶段,对静态链接库和动态链接库做详细的讲解。 有关链接操作的具体细节,感兴趣的读者可阅读《到底什么是链接,它起到了什么作用?》和[详细]
-
GCC -c选择 生成目标文件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2 热度:78
我们知道,从 C、C++源代码生成可执行文件要经历 4 个过程,分别为预处理、编译、汇编和链接。 《GCC -E选项:对源程序做预处理操作》一节以 demo.c 源文件为例,介绍了如何对源文件进行预处理,并生成相应的 demo.i 预处理文件;《GCC -S选项:编译非汇编文[详细]
-
Java中Error和Exception的异同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52
Error(错误)和 Exception(异常)都是 java.lang.Throwable 类的子类,在 Java 代码中只有继承了 Throwable 类的实例才能被 throw 或者 catch。 Exception 和 Error 体现了 Java 平台设计者对不同异常情况的分类,Exception 是程序正常运行过程中可以预料[详细]
-
Java异常处理机制及异常处理的基本结构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77
前面介绍了异常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那么为了保证程序有效地执行,需要对发生的异常进行相应的处理。 Java 的异常处理通过 5 个关键字来实现:try、catch、throw、throws 和 finally。try catch 语句用于捕获并处理异常,finally 语句用于在任何情况下(除特[详细]
-
Java try catch语句详解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192
在实际应用中,对于错误的处理是极其重要的,任何程序都很难做到百分百完美,程序中可能存在大量未知问题,所以程序开发时一定要对各种问题进行相应的处理,而 Java 提供的异常处理机制可以帮用户更好地解决这方面的问题。Java 的异常处理机制可以让程序具有[详细]
-
Java try catch finally语句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111
在实际开发中,根据 try catch 语句的执行过程,try 语句块和 catch 语句块有可能不被完全执行,而有些处理代码则要求必须执行。例如,程序在 try 块里打开了一些物理资源(如数据库连接、网络连接和磁盘文件等),这些物理资源都必须显式回收。 Java的垃圾[详细]
-
Java 9增强的自动资源管理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80
在学习《Java try catch finally语句》一节后我们可以发现,当程序使用 finally 块关闭资源时,程序会显得异常臃肿,例如以下代码。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leInputStream fis = null; try { fis = new FileInputStream(a.txt); } catc[详细]
-
Java throws和throw 声明和抛出异常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186
Java 中的异常处理除了捕获异常和处理异常之外,还包括声明异常和拋出异常。实现声明和抛出异常的关键字非常相似,它们是 throws 和 throw。可以通过 throws 关键字在方法上声明该方法要拋出的异常,然后在方法内部通过 throw 拋出异常对象。本节详细介绍在[详细]
-
Java 7新特性 多异常捕获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85
前面我们学习的多 catch 代码块虽然客观上提高了程序的健壮性,但是也导致了程序代码量大大增加。如果有些异常种类不同,但捕获之后的处理是相同的,例如以下代码。 try{ // 可能会发生异常的语句 } catch (FileNotFoundException e) { // 调用方法methodA处[详细]
-
Java自定义异常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161
如果 Java 提供的内置异常类型不能满足程序设计的需求,这时我们可以自己设计 Java 类库或框架,其中包括异常类型。实现自定义异常类需要继承 Exception 类或其子类,如果自定义运行时异常类需继承 RuntimeException 类或其子类。 自定义异常的语法形式为:[详细]
-
Java验证用户名和密码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177
假设在某仓库管理系统的登录界面中需要输入用户名和密码,其中用户名只能由 6~10 位数字组成,密码只能有 6 位,任何不符合用户名或者密码要求的情况都视为异常,并且需要捕获并处理该异常。 下面使用自定义异常类来完成对用户登录信息的验证功能,实现步骤[详细]
-
Java集合详解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1 热度:189
在编程时,可以使用数组来保存多个对象,但数组长度不可变化,一旦在初始化数组时指定了数组长度,这个数组长度就是不可变的。如果需要保存数量变化的数据,数组就有点无能为力了。而且数组无法保存具有映射关系的数据,如成绩表为语文79,数学80,这种数据[详细]
-
bind 和connect 函数 绑定套接字并创立连接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187
socket() 函数用来创建套接字,确定套接字的各种属性,然后服务器端要用 bind() 函数将套接字与特定的 IP 地址和端口绑定起来,只有这样,流经该 IP 地址和端口的数据才能交给套接字处理。类似地,客户端也要用 connect() 函数建立连接。 下面的代码,将创建[详细]
-
listen和accept函数 使套接字进入监听状态并响应客户端请求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75
对于服务器端程序,使用 bind() 绑定套接字后,还需要使用 listen() 函数让套接字进入被动监听状态,再调用 accept() 函数,就可以随时响应客户端的请求了。 listen() 函数 通过 listen() 函数可以让套接字进入被动监听状态,它的原型为: int listen(int so[详细]
-
send recv 和write read 发送数据与接收数据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156
在 Linux 和 Windows 平台下,使用不同的函数发送和接收 socket 数据,下面我们分别讲解。 Linux下数据的接收和发送 Linux 不区分套接字文件和普通文件,使用 write() 可以向套接字中写入数据,使用 read() 可以从套接字中读取数据。 前面我们说过,两台计算[详细]
-
socket缓冲区以及阻塞模式说明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158
在《socket数据的接收和发送》一节中讲到,可以使用 write()/send() 函数发送数据,使用 read()/recv() 函数接收数据,本节就来看看数据是如何传递的。 socket缓冲区 每个 socket 被创建后,都会分配两个缓冲区,输入缓冲区和输出缓冲区。 write()/send() 并[详细]
-
TCP协议的粘包难题 数据的无边界性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131
上节我们讲到了socket缓冲区和数据的传递过程,可以看到数据的接收和发送是无关的,read()/recv() 函数不管数据发送了多少次,都会尽可能多的接收数据。也就是说,read()/recv() 和 write()/send() 的执行次数可能不同。 例如,write()/send() 重复执行三次[详细]
-
图解TCP数据报结构以及三次握手 很详细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196
TCP(Transmission Control Protocol,传输控制协议)是一种面向连接的、可靠的、基于字节流的通信协议,数据在传输前要建立连接,传输完毕后还要断开连接。 客户端在收发数据前要使用 connect() 函数和服务器建立连接。建立连接的目的是保证IP地址、端口、[详细]
-
详细分析TCP数据的传输步骤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98
此时 Ack 号为 1301 而不是 1201,原因在于 Ack 号的增量为传输的数据字节数。假设每次 Ack 号不加传输的字节数,这样虽然可以确认数据包的传输,但无法明确100字节全部正确传递还是丢失了一部分,比如只传递了80字节。因此按如下的公式确认 Ack 号: Ack号[详细]
-
解析TCP四次握手断开连接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82
建立连接非常重要,它是数据正确传输的前提;断开连接同样重要,它让计算机释放不再使用的资源。如果连接不能正常断开,不仅会造成数据传输错误,还会导致套接字不能关闭,持续占用资源,如果并发量高,服务器压力堪忧。 建立连接后,客户端和服务器都处于ES[详细]
-
再聊聊UDP和TCP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75
TCP 是面向连接的传输协议,建立连接时要经过三次握手,断开连接时要经过四次握手,中间传输数据时也要回复 ACK 包确认,多种机制保证了数据能够正确到达,不会丢失或出错。 UDP 是非连接的传输协议,没有建立连接和断开连接的过程,它只是简单地把数据丢到[详细]
-
介于UDP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10 热度:68
前面的文章中我们给出了几个 TCP 的例子,对于 UDP 而言,只要能理解前面的内容,实现并非难事。 UDP中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没有连接 UDP 不像 TCP,无需在连接状态下交换数据,因此基于 UDP 的服务器端和客户端也无需经过连接过程。也就是说,不必调用 listen[详细]
-
串的定长顺序存储构架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09 热度:125
我们知道,顺序存储结构(顺序表)的底层实现用的是数组,根据创建方式的不同,数组又可分为静态数组和动态数组,因此顺序存储结构的具体实现其实有两种方式。 通常所说的数组都指的是静态数组,如 str[10],静态数组的长度是固定的。与静态数组相对应的,还[详细]
-
串的堆分配存储框架
所属栏目:[语言] 日期:2022-07-09 热度:135
串的堆分配存储,其具体实现方式是采用动态数组存储字符串。 通常,编程语言会将程序占有的内存空间分成多个不同的区域,程序包含的数据会被分门别类并存储到对应的区域。拿 C 语言来说,程序会将内存分为 4 个区域,分别为堆区、栈区、数据区和代码区,其中[详细]